首页 > 都市小说 > 正阳门下之我叫贺云 > 第48章一言天下惊(二)

第48章一言天下惊(二)(2/2)

目录

第三世界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和发展(不管它们是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或资本主义道路)并不会必然的直接导致美国资本流入的削减;相反,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独立,政治安定,民族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实行和平共处,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美国投资还会有可能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太平洋、亚洲的广阔地区,这里人口众多,有最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地价、工资一般较低廉,只要有相应的政治安定等条件,美国的直接投资就可能通过多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大幅度的增长。

如1970—75年,美国在东盟国家的私人直接投资增长2倍,达35亿美元;美国在新加坡的直接投资197076年增长3倍,仅次于RB;美国目前在香港的直接投资额达8亿美元,超过RB和英国;在墨西哥外国资本(主要是美国的直接投资)近两年新创立的企业(被称为“客户工业”)占总数556家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些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另一方面,石油是美国海外投资的一个主要行业,在战后时期增长很快。1960年,它在美国海外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与制造业相等(制造业与石油业的投资额分别为111亿美元、108亿美元,占总额的33.7%、33.0%),但到近年来石油业占的份额则大大下降了(1977年石油业投资占总额的20.7%),这是由于许多中东国家收购了不少美国石油企业和一些国家实行国有化等等的结果。但是,这不能认为美国今后会放松或放慢它在海外的石油投资。

由于美国的能源问题、石油短缺问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很严重,采用代替的能源(如太阳能、从煤矿中大量提炼石油等等)也非短期内所能达到;兼之海外石油投资又是利润最大、利润率最高的,因此,可以预测,只要有互利等条件,美国在海外的石油投资仍然会有大量增长(如近年来美国在印尼的石油业方面的直接投资就明显有这样的趋势)

(三)

最后,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是否存在着严重的剥削?第二,美国资本输出,特别是私人直接投资今后增长速度怎样?到本世纪末总额将达到多少?

先说第一点。如上所述,美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的利润率很高,迄今总利润已大大超过积累的投资总额。目前美国在海外的1,400多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实际上是这些投资所创立的企业、公司等机构内的广大劳动人民、科学技术人员和参加管理的知识分子等所共同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积累。

对于这么严重的剥削现象,世界人民(包括发展中国家人民),能够和应该容忍并继续承受吗?这是不少人们已经提出来的严肃问题。应该肯定,剥削无疑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对待这个问题也和对待别的一切问题一样,必须是历史地、客观而具体地加以对待。

美国在海外的大规模的直接投资(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外投资也一样)所创办的的企业等等对世界人民(尤其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存在着剥削(高额利润是其物质形态的表现)。但是,这些外资企业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等等,使所在国或地区的许多资源(包括人力)得到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使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从实际中训练、培养了技术人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在客观上对投资接受国家也是有利的。

而且现在是旧殖民主义已经基本上瓦解和被消灭了的时代,帝国主义已不能再为所欲为,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毫无权利的奴隶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包括美国的海外直接投资)要受投资所在国的法律的监督,工人权利得到保障等等。因此,正是在这样互利合作的条件和形式下,美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特别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可能继续维持和扩大下去

第二,战后美国海外私人直接投资是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在进展的(1914-29年全部海外私人投资的增长率是11%)。进入八十年代以至直到本世纪末,美国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增长率将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基本上仍可能维持这个增长水平,原因是战后以来美国经济是以越来越大的程度依靠世界市场,也越来越重视海外投资的,海外投资的增长比国内投资的增长要快得多①,这个基本趋势将会继续,从八十年代到本世纪末的世界市场也会继续扩大,特别是太平洋、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还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美国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如果继续保持9%的增长率,以1977年1,488亿美元为基数,到2,000年就将达到9,900亿美元②。这是一个庞大的资本,对整个世界经济将会起相当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①如从1960到1976年,美国海外制造业公司的固定资本投资增长6.3倍,同期国内制造业公司的投资仅增长2.5倍。转引自香港《经济导报》1979年1月1日,吴大现《展望1979年的美国经济》。

②美国私人海外直接投资1977年达1.488亿美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若按1946年美元不变价值计,约为470亿美元,为1946年的6倍多,实际年增长率约6%。1977-2000年,美国私人海外长期直接投资如仍保持实际增长率6%,则其总额在2,000年约达5,700亿美元(按1977年美元不变价值)。缩小了,必然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经济萧条。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阿瑟·伯恩斯对此感到忧虑地说,“合并对我们国家经济来说,既不能增加就业机会,也不能增加生产。

在美国企业兼并运动史上,一般情况是经济繁荣和兼并高潮同时并存,经济发展的高涨促进了兼并活动的增长,经济危机的到来,随之就是兼并浪潮的下落。(过去有人认为,经济危机促进企业合并,这是与美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美国经济危机中出现过大量企业倒闭,但未出现过合并高峰)。

但是,七十年代的情况则显然不同,1976年正值经济危机后的萧条阶段,却出现了较多的合并活动,这种合并是经济停滞所导致的,而大量公司的合并又带来了经济萧条,合并与萧条交织在一起,彼此作用,互为因果。其特点与过去那种在经济繁荣阶段的合并,有了显著变化。

贺云这篇文章一经上报纸,遍惊动整个京城,并且迅速向着全国蔓延。

贺云不知道他这篇如此细致描述美国的资本输出和影响,相当于洞悉美国一些国策,这让美国在中国工作人员立刻把消息传回了国内,引起美国媒体的注意,更是把这篇文章一字不差转到国内报纸上,贺云还为此赚到一笔不菲的稿费。

目录
返回顶部